不仔细看还以为这铜钱是古代某位皇帝在位时期铸造的,但事实上宽永通宝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,来自于我们的海上近邻日本,是日本历史上铸造量最大、铸期最长、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,而且在中国流通量不仅大而且广,一度被认为是民间私铸的铜钱,目前在国内存世数量不多,不过价格并不贵,一般一枚几十到一百不等。
(唐朝铜钱开元通宝)
中国有着悠久的铸钱历史,日本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,在隋唐时期与中国来往密切,大批遣隋使,遣唐使来华,也把中国的铸钱工艺带到了日本,日本是最早开始仿铸中国方孔圆钱的国家,元明天皇同和元年(唐中宗景元六年),日本以唐朝铸币为模板,首次铸造日本流通方孔铜钱“和同开珎”,至明治天皇时期,一千多年来日本共铸造了三十六种方孔铜钱,而宽永通宝就是其中发行量最大,流通最广,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铜钱。
宽永,是日本第108代天皇水尾天皇的年号。宽永二年(1625年,明熹宗天启五年),日本开始铸造“宽永通宝”铜钱,这一款铜钱流通民间后极受欢迎,一直从水尾天皇持续铸造到孝明天皇,直到1867年才停止流通使用,共长达242年经历了十代天皇,是日本使用时间最长,铸造数量最多的铜钱。
据传宽永通宝早在明末清初时即流入中国,最初是中日海上贸易商贩带过来的,由于这种方孔铜钱工艺样式上和中国铜钱并没有什么区别,因此很快就在民间流传通开来,在清前期,由于统一天下和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帑币,出现了钱价大跌、交易混乱的局面,致使部分周边国家的铜钱乘机流入国内,大行其道。除了宽永通宝,在清朝还出现了朝鲜王朝的“常平通宝”、安南的“光中”钱、“景胜”钱等,而日本的宽永通宝由于铸量大,流通时间久,更是极受百姓的欢迎。
到了乾隆初年,宽永通的流通程度已经引起了官府的注意,一度被怀疑为是民间私铸之钱,还另用“年号”,这是公开谋反之举。此事还惊动了乾隆皇帝,下旨江、浙、闽等沿海省份的总督彻查此事,经江苏巡抚庄有恭治下某县幕僚汪辉祖的深入调查,凭借着其见多识广,终得知这一种铜钱的来龙去脉。于是两江总督尹继善会同江苏巡抚庄有恭联合上奏,历数这种铜钱的由来。
得知真相的乾隆皇帝一道圣旨,即严禁商船携带倭钱,否则严惩不贷。至于民间收藏的,则由官府出面收回,至此在中国流通了近两百年的“宽永通宝”才算是正式正式停用。
以宽永年号铸造的铜钱种类极为丰富,不下上千种,因此价格上,也要依照存量,稀有度去定位,明清之际民间所使用的宽永铜钱,以红铜为主,制作较为精良,但价格并不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